通快集团(TRUMPF;简称“通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23年,当时只是间生产和销售挠性轴的工厂。自此以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通快已经发展成当今世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公司之一。作为一家真正的高新技术公司,其目前拥有三大业务板块:机床、激光技术和医疗技术。凭借对激光技术领域的持续探索,通快问鼎全球钣金加工设备领域的冠军。
通快公司创立于1923年,ChristianTrumpf先生和两个合作伙伴开始在德国斯图加特生产挠性轴,直到1957年,通快注册了金属板加工坐标导航系统的专利,而这正是激光设备数控系统发展的起点。1978年,公司时任董事长BertholdLeibinger先生,也就是现任CEONicolaLeibinger-Kammüller女士的父亲,从美国考察带回了一件特殊的行李——1台1千瓦的CO2激光器,并在第二年研制出了第一台激光和步冲复合机床,激光源来自美国。直到1985年,通快制造出了自己的千瓦级CO2激光器,并开启了在这个领域里源源不断的发明和研究。
作为全球机床制造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通快集团逐渐加大对中国的投资。通快集团重心逐渐转向中国市场,并有望成为其第三大市场。通快逐渐加大中国化的进程到底是为了什么?
德国通快激光集团于2000年进驻太仓,当年创办的第一家企业——通快金属薄板制品(太仓)有限公司,主产钣金机床所需的零部件;2005年,第二家企业——通快医疗设备(太仓)有限公司创立,主要生产的是手术台、监护病床、无影灯等医疗设备;2007年,集团被越来越看好的中国市场和越来越发达的长三角经济所吸引,创办了第三家企业——通快机床(太仓)有限公司,把专业生产高科技、高精度、高档次激光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搬到了中国。
通快金属薄板制品(太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并于2004年3月通过TUV的ISO9001:2000的资格认证。在基于展示和应用中心的功能上,通快薄板制品(太仓)有限公司也对通快中国用户提供最优良的服务,支持及培训。同时与2006年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大陆区激光应用中心。通快金属薄板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以下服务:普通钣金加工、三维激光加工、钣金配套厂、钣金技术和技术培训、部件生产加工、产品再设计与开发,与系统解决方案。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是通快集团下属的五十多个子公司之一,自2000年开始在中国直接投资,目前在全中国设有29处分支机构以及销售和服务网点。在太仓和东莞设有生产,激光应用中心,培训设施以及钣金示范加工厂。位于上海和东莞的物流中心以及保税库保证将备件在第一时间送达用户处。目前已经在中国安装的机床数量超过2000台。通快在中国范围内拥有450多名员工。
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德国通快激光集团并购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案,一时在中国锻压机床行业被传得沸沸扬扬。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公布,但是通快集团对于此次并购显得信心慢慢,同时也验证了通快集团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2012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带领德国企业代表访华,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通快集团董事长Nicola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兴奋地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于装备制造商如通快而言,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之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激励,将引领中德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与共赢,而通快过往的经验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就通快中国公司而言,2011年其业务增长超过了100%,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人民币,中国成为了通快集团全球第三大市场。”
Nicola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进一步强调了通快中国战略的核心:"我们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通快希望在中国建立长久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短期盈利,我们在中国生产,是为了更贴近中国客户,也为了我们共同的成功。中国非常有潜力成为我们最大的海外市场。"
其间,业内专家认为,NicolaLeibinger-Kammueller女士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的认识体现了德国中小企业在华投资战略的转变:德国企业家逐步淡化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而是将中国战略作为德国企业全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通过共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互补来实现战略双赢。这一投资战略有利于加速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宏观调整工业发展,较之以往,工业制造的机床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明显提升,低端产品市场需求迅速减少,高档数控机床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3-5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增长率将达到12%左右。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旺盛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4%。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投入,且力度加大,每年重大专项将带动资金投入100亿以上。不仅带动了我国国产数控机床及其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的市场发展,也为国内数控系统生产厂商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扩大市场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将努力解决主机大而不强、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发展滞后、高档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差距大、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将培育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量化融合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升到战略高度,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的目标。并力争通过10-15年的时间,实现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机床工具强国转变,实现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
2012年从出口额看,前十个月,金切机床出口额排名超过磨具磨料,位居第二,拍在首位的仍是切削工具。从出口增速看,各类产品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铸造机械下降明显,由曾一度位列各类产品出口增速之首降至第三位,增速为15.4%;增速排名前两位的是成形机床和金切机床,分别为17.7%和16.1%。从结构看,金属加工机床总体趋好,反应在出口量同比增长2%,而出口金额则同比增长16.6%,平均单价明显提升。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金切机床出口同比增长28.3%,在金切机床出口额中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二,而四小机床(台钻、砂轮机、抛光机和锯床)在金切机床出口额中占25%,同比减少4.1个百分点。
目前国际机床市场的规模20年间扩大一倍以上,2011年达860亿美元左右。自世纪之交以来,机床消费额每年平均上涨近10%(以美元计),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亚洲,2011年国际机床产量的五分之三均流入该地区。而专家预计,2013年有关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对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和电网扩展的投资。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加速,对高效的现代制造技术的需求随之提高。前十个月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同比增加2.1%,最近连续四个月增速均为正增长,可见,当前市场下行压力对进口机床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国产机床工具产品较弱。
1~10月,加工中心、磨床、特种加工机床、车床、成形或冲压机床位居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前五位。其中,加工中心进口4.2万台,价值47.4亿美元,在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额中占比超过50%,在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中占41.3%。在进口的机床工具产品当中,以金额计算,七成来自日本、德国和中国台湾,其中日本份额为38%,紧随其后的是韩国、意大利、美国、瑞士、新加坡、西班牙和法国。
虽然机床工具市场普遍疲软,但中高档数控机床及相应配套产品未出现明显下滑,非标、个性化产品需求呈现增长趋势。航天、航空、军工、IT等行业一些特殊、有针对性的产品需求未见减少,我国航空领域所需机床均要求具备高刚度、高精、高效等特点;汽车行业产品升级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抬头,如重型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车排放即将执行国四标准,汽车行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设备更新改造;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开始向民营资本开放,资金将逐步到位;能源行业的西气东输方兴未艾;核电项目的审批程序正在逐步恢复。国防军工等重点用户关键零件主要加工工序中,国产高端机床工具产品所占份额很小,并且相当部分都存在各种问题。国产机床目前仅有不足两成的满足能力,其余依赖进口。
来自国家公布的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至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25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中国市场的巨大缺口让此前早已撬开中国大门的老牌欧洲企业再次嗅到了商机。创办于1924年的电动工具制造商德国metabo董事会主席Horst.W.Garbrecht对记者表示,公司将对位于上海的子公司进行规模化扩张,“子公司将辐射整个亚洲,除了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外,还负责直接与分布在亚洲的客户进行结算。”2011年,通快中国公司业务增长达到100%,营业收入达到15亿元人民币,占通快集团全球收入的10%左右,并且已经成为通快集团全球第三大市场。通快方面预计,2012年通快中国公司能够获得15%~20%的增长。
对于今年的发展,通快公司董事长NicolaLeibinger-Kammuller表示,通快位于中国太仓的工厂二期扩建工程已经结束,即将投入使用,投资额达到1300万欧元,占地2.4万平方米。之前的一期投资额为1500万欧元。Nicola还告诉记者,为了给以后的发展预留出空间,通快还在太仓工厂旁边提前准备了一块预留地。随着“十二五”的到来,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市场将达到8000亿元。而目前中国在高端机床方面仍依赖国外进口,其中德国就是主要的对象。德国通快激光集团作为全球工业激光及钣金加工设备制造的领先企业,能够为整个钣金加工链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从最初的钣金设计,到为每个加工环节提供最合适的机床产品,再到后续的技术咨询,以及提供实现连贯协调高效的生产。主要产品包括高速数控冲床、激光切割机、折弯机、自动化单元、三维激光加工与焊接系统、激光打标机等。2012年12月在江苏太仓举办的首届通快技术博览会上,通快中国区总裁霍可林先生表示:“在2011/12财年,通快集团斩获了23.3亿欧元的销售额,较之上一年度20.2亿欧元的销售额,增长约15%。通快由此超越了在金融危机前所取得的最高销售额纪录。"中国是我们最关键的市场之一,我们非常注重在中国的发展。面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巨大发展空间,为不断满足用户提升价值链的强烈需求,我们在中国本地为中国客户全景呈现全球最前沿的钣金制造解决方案和技术创新可谓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