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战略游戏《红色警戒2》是很多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在这款风靡一时的游戏中,很多玩家都对盟军阵营发展到后期出现的地面作战车辆光棱坦克印象很深,这种武器以利用光棱原理产生的高能光束为杀伤手段,威力十足,尤其是群体攻击效果极为惊人,是屠步兵、拆基地的利器,与幻影坦克构成盟军阵营地面平推的王牌组合。其实,光棱坦克在现实中是有原型可循的,不过与游戏设定不同,真实的“光棱坦克”并不属于代表西方的盟军阵营,而是其敌对阵营苏联开发的秘密武器,这就是1K17型激光坦克!
■经典游戏《红色警戒2》中盟军光棱坦克进行集火攻击的场面。 20世纪70、80年代的冷战高潮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都大力开发高精尖武器作为未来战争中的杀手锏,力图抢占技术制高点,以美国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最为典型,苏联方面则认为激光武器是各种“未来兵器”构想中最容易实现的,将其列为重点研发项目。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军方提出设计一种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安装在机动底盘上,通过强力激光摧毁技术装备,增强地面装甲突击的威力。苏联军工部门于80年代初研制了1K11型激光武器系统,采用装甲运兵车底盘搭载,但功率小,威力弱,至多起到眩目效果,算不上真正的激光武器。
■已经废弃的1K11型激光武器发射车。
■“乐观”激光武器系统,目前该车下落不明。 随后,苏联又基于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改装了绰号“乐观”的车载激光武器系统,安装一台大功率激光发射器,曾在测试中以激光束烧毁了9.65公里外的直升机电子设备,导致目标坠毁。相关细节所知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军方对“乐观”系统非常满意,并在80年代末提出开发比“乐观”更加精密、威力更强的大型武器级“自行激光复合体”。换而言之就是一种真正的激光坦克,项目代号1K17,绰号“压缩”,以天体物理联合体与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为研发单位,由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乌斯季诺夫负责技术设计,他是放射物理学家,专攻激光技术,在无线电技术上也造诣颇深。更重要的是他是已故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的独子,这使他在军政界人脉深厚,项目的生产制造由尤里·瓦西里耶维奇·托马绍夫总工程师负责,由叶卡捷琳娜堡的乌拉尔运输机器制造厂承担生产。
■1K17型“压缩”激光武器系统采用2S19自行火炮底盘开发而成。 1K17系统以2S19“姆斯塔河”自行火炮底盘为搭载平台,其实就是柴油机版本的T-80底盘,安装T-72的840马力V-84A柴油机,最大行驶速度6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约500公里。整车重量41吨,长6.04米,宽3.584米,高约3米。在底盘之上是一座类似自行火炮的大型炮塔,但没有长长的炮管,在炮塔正面是箱式激光发射器,可在小范围内转动和仰俯。发射器正面装有12个激光照射透镜,分上下两排,每排6个。在两排透镜中间是3个目标观测和瞄准设备的镜头,激光透镜和观瞄镜头都配有装甲护盖,在非战斗状态下关闭护盖以保护镜头。发射器后方的炮塔内是一套自主辅助发电机组,为激光发射器供电。炮塔两侧各有3具烟雾弹发射器,顶部瞭望塔上装有1挺12.7毫米机枪。
■1K17型“压缩”激光武器系统的内部结构图。 1K17系统的核心部分就是被称为“固态”的大型激光发射器,通常大功率激光发射器采用液体或气体作为发光介质,而“固态”系统采用固体介质聚焦产生激光。而且苏联人为其选择的固态介质为红宝石,这种材料具有硬度高、耐高温、防腐蚀、透光性及聚集性强等特点,可以将多束激光聚焦照射到目标表面。30公斤的人造红宝石晶体被加工成圆柱形,两端被抛光并镀银作为聚焦镜,氙气会围绕红宝石螺旋上升,发光气体由晶体外壳中的灯点燃,聚焦成强力激光束,激光的脉冲模式是使用具有钛添加剂的铝石榴石装置实现的。考虑到供电系统的负荷,1K17系统的射程在8~9.5公里之间,既可以呈扇面散射,也可以对特定方向进行集中照射。
■1K17系统的激光发射器,有上下两排共12个激光照射透镜。
■1K17系统进行激光集中照射。 大功率激光束能对物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杀伤效应,各种常见材料难以抵挡激光束的照射而受到烧蚀破坏。对于人员而言激光照射的伤害同样可怕,虽然激光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会因为肤色和角蛋白水平不同存在差异,但总体结果都差不多。一定强度的激光束照射到人体时,病变和死皮开始出现,随着功率的增加这些损伤会恶化,严重烧伤可导致血管受损,进而发生组织烧焦坏死,内脏器官也会受到严重损伤,特别是大脑。如果头部完全暴露在强力激光下,可引起大脑深度病变和极度出血最终致人死亡,而眼部直接接触激光将致盲。不仅如此,操纵大功率激光发射器的人员也要穿戴特制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以防止辐射的伤害。相比“乐观”系统,“压缩”的威力只强不弱,不过其缺陷也十分明显,发射速率低,需要直接瞄准目标,装甲防护较差,易于暴露,更重要的是成本极其高昂。
■1K17系统的炮塔十分庞大,内部装有独立辅助电机,为激光发射器供电。 1K17系统的一号原型车于1990年12月完成,之后的测试持续到1992年,据说效果良好,符合预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强大的苏联在1991年轰然崩塌,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乌斯季诺夫总师也在1992年去世,陷入混乱和经济衰退的独联体国家不可能对这种尚未成熟的超前武器系统给予支持,最终1K17项目被迫中止。等到俄罗斯从休克疗法的阵痛中缓慢恢复后,开发激光武器的外部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想象1K17系统在阿富汗战场实战运用的艺术作品。 由于激光武器潜在杀伤力过于巨大,联合国在1995年10月13日提出《关于激光致盲武器的议定书》,明确规定禁止使用这类武器,其前三条规定如下: 第1条:禁止使用专门设计以对未用增视器材状态下的视觉器官,即对裸眼或戴有视力矫正装置的眼睛造成永久失明为唯一战斗功能或战斗功能之一的激光武器。缔约方不得向任何国家或非国家实体转让此种武器; 第2条:缔约方在使用激光系统时应采取一切可行的预防措施,避免对未用增视器材状态下的视觉器官造成永久失明。这种预防措施应包括对其武装部队的培训和其他切实措施; 第3条:属军事上合法使用激光系统,包括针对光学设备使用激光系统的意外或连带效应的致盲不在本议定书禁止之列。
■1K17系统的模型作品,激光发射管内部装有发光部件,模拟激光照射。
■1K17系统的侧视图。 该议定书于1998年7月30日生效,这意味着类似1K17系统这样的激光武器已经被国际公约禁用。虽说国际公约对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大国约束力有限,比如美国从来不会把国际法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本准则,只会在对己有利的情况下才会遵守,而上世纪90年代正是俄罗斯最虚弱的时期,加上主要项目负责人离世,整个计划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陈列在俄罗斯军事技术博物馆内的1K17系统原型车。 1K17系统是苏联时代最隐秘的武器开发项目之一,即使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间外界都不知道这款武器的存在,直到近年才被逐渐有所披露。但其内部结构依然被严格保密,没有具体参数可供参考,甚至连操纵人员数量也不清楚。不过,1K17的原型车被保留下来,目前在莫斯科附近的伊万诺夫斯卡娅军事技术博物馆展出。至于俄罗斯激光武器的研制情况尚不得而知,没有资料显示俄罗斯继续开发此类武器,但“压缩”绝不是俄式激光武器的绝唱,目前俄军装备的KDHR-1H“距离”化学监测车就配备了激光发射机,可以在60秒内扫描72平方公里范围,其工作机理非常接近激光武器。
■KDHR-1H“距离”化学监测车可能是俄军现役最接近激光炮的武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