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中国合伙人:工业4.0关乎中国制造业生死存亡

时间:2015-09-11 09:58来源:腾讯财经作者:yeyan 点击:
------分隔线----------------------------

摘要:工业4.0,正在迅速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宠,在中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此事,因此此事不仅急迫,而且关乎中国制造业到生死。

关键字:工业4.0,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业

 
  工业4.0,正在迅速地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新宠,在中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此事,因此此事不仅急迫,而且关乎中国制造业到生死。
 
  9月9日,德勤中国合伙人张天兵称,目前留给中国做经济转型到窗口期,只有五到八年,相比发达国家成熟到传统制造业来说,中国到优势在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一优势或许可以帮助中国弯道超车。
 
  中国推进工业4.0的路径
 
  工业4.0这一概念炙手可热,但对部分人来说,它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张天兵解释何为工业4.0时称,2013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的西门子,以及德国的一些研究机构,考虑提升德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希望通过整合德国本身装备制造,尤其是智能装备制造能力、通信能力、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制造业效率,这一被成为工业4.0的概念,在德国形成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这也是为了,要抵御像美国基于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竞争,所做的努力。
 
  张天兵称,中国此前提出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最近又提出了制造业2025规划,其实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目的是,借助互联网,借助大数据计算的能力,以及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智能制造的手段,大幅度去提升整个制造业效率,以此来提升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
 
  张天兵认为,中国未来在推进工业4.0的路径,可能会和其他国家有差异。他指出,美国走的是工业互联网的道路,德国走的是智能制造转型的道路。
 
  而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上还相对薄弱,实现中国制造业2025的愿景,所看到的途径可以总结为三句话:第一句话,在硬件和设备方面需要去进行优化;第二句话,在信息化、软件和服务方面需要进行转型;第三句话,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弯道超车。
 
  具体来说,在硬件跟设备方面,有两方面可以去发掘。一方面,从手工到自动化,从传统制造成为智能制造,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完成。
 
  另一方面,把智能引进到产品当中去,形成物联网,对设备、硬件进行优化。
 
  在软件信息化和服务方面进行转型,首先是要补课,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非常薄弱,在德勤所调研的,200多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最基本的企业信息化综合应用,在企业信息化方面需要补课。
 
  同时,更大的机会在于,全面在企业范围内去做数字化转型,全面的数字化,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能够把相关的数据整合到一起,然后从这个数据出发,去分析指导销售环节、生产制造计划环节、供应链管理环节。可以用大数据分析,指导整个经营决策。
 
  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弯道超车方面,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机遇。
 
  中国传统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但是在互联网领域,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尤其是基于中国巨大市场的需求,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看到已经有企业在尝试,是按照实际市场的需求,按照实际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制造的组织与安排。这样的话,就从以前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分销,转变到按照实际客户的订单来进行生产。
 
  这种转型,对于整个上游效率提升,会有巨大的改善,因为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按照实际的需求来进行生产的,包括库存中间的浪费和损失,就可以大大避免。
 
  现在所看到的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其实还只是一个前奏。在中国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制造业转型,确实是非常好的弯道超车机遇。
 
  只剩五年经济升级窗口期
 
  不过看到工业4.0前景的国家,越来越多,对于中国来说,这不光光是紧迫感的问题,对整个国家层面的经济来讲,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时刻。对于大批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来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张天兵称,十到十五年之前的时候,跨国公司把他们的生产制造环节搬到中国来,同时也是把他们的生产制造环节中间,上游的供应链也搬到中国市场来。中国在生产制造方面,最大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在生产供应的完备;另一个是本土市场需求的上升。
 
  但是这两点优势本身并不长久,现在一部分的行业,已经开始把生产制造环节迁出中国。
 
  过去的十年、十五年里,跨国企业在搬到中国来的过程当中,已经积累来相当多多经验。所以在未来五年到八年时间里,很可能也能够完成,同样的在过去十年、十五年前搬进来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在中国来说,只有五到八年的时间窗口,来做中国自己制造业转型升级。如果没有办法去完成,中国的经济,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或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会有较大生存方面的压力。
 
  可以看到,有一些企业非常有前瞻性,已经在非常积极地促使自己转型,提升制造能力。但是也有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特别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转型,这些企业再过上两三年,很快就会感受到“严冬”对他们的影响。
 
【激光网激光门户网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huahua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媒体须知】凡注明"来源:激光门户网portalaser.com.cn"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本网刊载的所有与激光门户网栏目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网上内容,版权属于激光门户网和/或相关权利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激光门户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激光门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激光网激光门户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portallaser@qq.com

Copyright   2010-2035 portalaser.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激光门户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8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