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载旅客的民航客机正准备降落时,驾驶飞机的飞行员却突然被来自地面的神秘光束晃得睁不开眼……这可不是好莱坞灾难片的虚构场景,而是已经大量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7月至今年1月中旬,日本一共发生了163起民航客机受到激光照射的事件。其中,有70%的激光照射事件发生在客机着陆前的下降过程之中。
在2015年10月至11月间,仅在大阪(伊丹)机场一地,就发生了多达5起照射事件。其中,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07位乘客的客机的飞行员操纵席窗口直接受到了来自地面的激光照射。对于飞行员来说,在操纵飞机着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全神贯注地凝视前方,而此时一旦遭受强光刺激,则很有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2015年11月,在位于日本山口县的“山阳新干线”德山车站,一辆停靠在该站的新干线高速列车的司机驾驶席也受到了激光照射,时间达数秒之久。
更加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不仅是民航客机、新干线高速列车等民用设施受到了激光照射,就连戒备森严的驻日美军基地也未能幸免。据统计,在位于日本神奈川县的驻日美军厚木基地,自2010年至今,针对驻日美军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军用飞机的激光照射事件已多达80起。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上述事件中,发射出神秘强光的其实大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便携式激光笔。在此之前,由于发生过多起电子玩具发射激光导致儿童视网膜受损事件,日本经济产业省早在2001年就将包括便携式激光笔在内的强力便携式激光发射器的贩卖纳入到《消费生活用制品安全法》的规范和管理范围之内。按照日本相关规定,便携式激光发射器根据其光束的强度被划分为4个级别,只有输出功率在1毫瓦以下的才能够进行贩卖。
但实际上,目前在日本的网店上,以“夜空中的照射高度高达10000米”等超强照射性能作为噱头的高功率激光发射器广告随处可见,甚至在某些广告中,店主们为了刻意炫耀和强调其销售的激光发射器的输出功率高达日本“国标”数千倍乃至上万倍,还特意配上了用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来点燃香烟的视频,其功率之高可见一斑。任何普通消费者只要花上几万日元,就能够买到这些超高功率的激光发射器。
对此,有日本相关行业专家呼吁,既然高功率的“激光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其威力可想而知。一旦被当作武器用来照射人眼或者人体其他部位,必然会造成视网膜受损等严重伤害。因此,对于高功率激光发射器,不仅要在销售流通领域加强监管,甚至有必要如同对待管制刀具和枪支弹药一样,对其“持有行为”也加以管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玩具”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新奇的功能、优良的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得这些高科技“玩具”迅速成为年轻人乃至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新宠。
激光笔取代了教鞭、无人机取代了风筝、扫地机器人取代了扫帚、GoPro取代了摄像机和摄像师……然而,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在每一件高科技新“玩具”风靡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不仅有无穷无尽的欢乐,也有远远超出人们意料的隐患。多的不用说,一个明摆在人们眼前的极端情况就是,谁能保证上述任何一项高科技“玩具”不会沦为恐怖主义分子策划下一次恐怖袭击的新工具?人们对此是否做好了准备?到底该如何在享受高科技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规避和防范其带来的风险?这些问题恐怕还将如“斯芬克斯之谜”一般,困扰人类社会很久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