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激光产业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从数据来对比,目前,光谷已聚集200多家激光企业,产值逾150亿元,占据全国激光市场半壁江山。而深圳的激光产业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达100亿元,成为继武汉之后的国内第二大激光产业聚集地。
“武汉激光企业如散兵游勇,多而不强,市场导向性相对较弱。咱们第一阵营的企业,销售收入大多只有10多亿元。”谈及两地行业差距,楚天激光集团董事长、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激光产业分会会长、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孙文坦言,深圳激光产业爆发式增长,得力于资本沃土的给养。
以大族激光为例,早在2004年,深圳大族激光上市,产值4亿元,净利润4600万元。2006年,产值8.5亿元,净利润9000万元。2008年,大族激光瞄准高端激光工业设备,融资9亿元,迅速占领了高端市场。到2014年,大族激光实现产值55.9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7.07亿元,同比增长37%。
在深圳,除了大族激光、光韵达两家上市企业外,还有联赢激光、光大激光、创鑫激光等非上市公司,全面覆盖激光产业上中下游以及应用产业。
激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分秒必争。在孙文看来,光谷激光之所以发展变缓,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激光产品使用地区集中在珠三角,从地理位置考虑,武汉距离使用市场距离较远;二是因为近些年武汉激光企业将大部分精力用在技术研发及制造上,缺乏对于市场拓展的敏感性和前瞻性,更缺乏对资本运作的认识。
此外,深圳对于人才还有着天然的优势。从2010年后,由广东省激光行业协会举办的3D打印论坛、亚洲激光论坛便从主办地东莞移迁到深圳,便是因为看重深圳激光产业良好发展态势。
在广东社科院综合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看来,正是“注重人才储备、市场拓展”使得深圳产品研发和销售市场思路清晰,发展迅速。
“小富即安”思想不可再助长
“现场几十家本土激光企业一年的销售总规模也许还不及深圳大族激光一家的规模大。”谈及本土激光产业存在的弊病,武汉新特光电集团董事长陈义红坦言,目前光谷激光器技术全国领先,甚至与世界水平不相上下,但长期以来,大家都在比拼技术实力,却没能及时引进管理人才,导致在激光产品和市场领域的拓展慢下来。
“从全球激光产业来看,中国激光产业的增长态势十分强劲,市场需求旺盛,自2006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长。”朱晓说,激光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分秒必争,稍一“打盹”,马上会被别人追上。
武汉锐科激光副董事长闫大鹏认为,被超越也存在现实原因,武汉并非制造业发达地区,且距离激光产品的使用市场深圳、鞍山等地较远,同时企业领导者的思维也不如沿海地区开放。
光谷激光一小微企业负责人称,光谷的大型激光企业技术能力很强,但缺少与之匹配的高端产品管理和市场销售人才,导致产品研发和销售市场思路不清晰,后继乏力。
“武汉的激光企业目前留下来的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大多数企业家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小富即安心理不容忽视。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做强做大。”朱晓说,一个国家是否先进发达,可以看它的激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如果达到50%以上,则是先进发达的,否则,则是相对落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焰认为,武汉大多企业,缺少战略性的行为意识,追逐短期行为,对此要注意引导。生意要做大,必须眼光放长远,不局限在眼前的利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