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由于采用多管设计,不需要常规身管火炮的后坐复进和弹药装填过程;因此在短时间内的爆发射速非常惊人,仅以威力来说,一门火箭炮就顶得上很多门传统牵引火炮的齐射效果。但是火箭炮也有自己的缺陷:准头远不如身管火炮——尤其是远射程上,而且价格比普通炮弹贵太多了。
火箭炮连续发射
尤其是现在射程超过80-100公里甚至更远的火箭炮,实际上它们发射的火箭弹,都具备简易的制导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动修正飞行轨迹,准确飞向目标。如果放在几十年前的技术标准来看,这些所谓的火箭弹,其实都是货真价实的导弹。
制导和主动飞行控制组件的采用、大直径大尺寸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精密浇铸,都是非常要钱的事情。这也是为何针对现代的远程火箭炮系统,会有打一发火箭弹出去,一辆豪华小汽车就没有了的说法。
射程达到300公里的A300火箭炮
因为成本就摆在那里,远程火箭炮必须打的很准才有实际价值,要打的准就必然做的很贵。这种局面必然导致一个问题:如果对方拥有非常廉价且高效的拦截手段,那么这种昂贵的火箭弹就会失去意义。
在很长时间内,传统防空系统都对此无能为力:高射炮拦截火箭弹基本是搞笑,防空导弹系统在具备反导能力之前也对火箭弹这样的小尺寸目标拦截效率不高,而且成本上更加划不来——几百万美元的导弹去拦截几十万人民币的火箭弹,怎么拼的下去?
动图:正常状态下的摄影记录,可以看见激光照射、烧蚀并引爆靶标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激光必须要持续照射才能烧穿外层结构、战斗部的坚硬壳体,之后才能引燃里面的炸药,但是总时间并不长。相对于发射炮弹和导弹去拦截,激光武器所需要的总时间仍然是更短的。
动图:以每秒300帧速度拍摄下的慢镜头,正常视频速度在24-30帧之间,也就是说镜头大概放慢10倍或者稍微多一点。导弹头部的亮斑就是被激光照射到的位置。要起到强烈的烧蚀效果,激光必须始终保证聚焦在一个点上,对于远距离高速目标能做到这样的准确照射,激光武器对于精密的伺服跟踪和光学调节系统有多高的要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美国舰载激光防空系统
但是固体高能激光武器(只用电,不烧化学燃料)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面。比如美国新型舰载激光武器,虽然本身采购价格很高,但单次发射成本不到1美元——连一发小口径炮弹的钱都远远不到。而且这类固体激光器的连续工作能力极强,美国之前曾有高达100小时的连续出光试验记录。
而在未来,激光防空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相对应的,火箭弹本身却很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采用复杂的飞行控制策略或者隐身处理进行突防、采用能长时间抵御高能激光束照射的设计等措施,要么成本上不可接受(那个钱足够做正经的高性能地对地导弹了),要么技术上做不下来。
大口径远程火箭弹,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余地?恐怕并不令人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