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军用卫星在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导航预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成为空天打击的“头号”军事目标。为夺取制天权,世界各军事强国在积极发展卫星技术的同时,也在大力研发反卫星武器。日前,俄罗斯军工部门就宣布完成了新型机载激光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俄罗斯在反卫星领域实力的大幅提升。 激光武器可利用光束能量瞬间摧毁或干扰高速飞行的太空飞行器,具备攻击速度快、杀伤效率高、抗干扰性强、作战效费比高等突出优势,尤其适合作为外太空的攻击性武器。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成熟,激光武器势必成为令卫星“胆寒”的“无形杀手”。 从天而降的“神秘之光” 说起反卫星武器,人们早已不陌生。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送入太空后,如何将太空中的卫星打下来,就成为美苏两国博弈的战略课题。1959年,美国就进行了首次反卫星技术试验,苏联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卫星歼击机并装备部队。1960年,首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开启了人们把激光器用于军事用途的序幕。尤其是各类科幻大片中层出不穷的激光武器,更使它俨然成为未来武器的“标配”。 现有的反卫星武器可谓琳琅满目,主要包括核导弹反卫星武器、动能反卫星武器、定向能反卫星武器等。其中,激光反卫星武器是定向能反卫星武器中的一种,能通过辐射使卫星敏感元器件失效或直接摧毁卫星,避免了核攻击等方式带来的附带毁伤,成为各军事强国竞相研制的反卫星武器。 早在1965年,苏联就开始研制激光武器。1981年,苏联的激光武器空中试验平台“A-60”首飞成功,并于1984年首次使用激光武器成功摧毁了空中的靶标。这期间,苏联的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也开始试验部署,并在与美国间谍卫星的博弈中“小试牛刀”。苏联还曾在“宇宙”系列卫星飞船和“礼炮”号空间站上成功进行了8次激光武器试验。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苏联应对美国弹道导弹的“杀手锏”武器,就是装载有二氧化碳激光武器的“极地”号飞船。虽然这艘飞船最终没能顺利发射升空,但依旧把激光武器的威慑力发挥到了极致。 在苏联“神秘之光”的刺激下,美国不甘示弱,进一步加快了激光武器的实战化步伐。1992年,美国陆军先后利用“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器”和“海石”光束定向器进行了一系列地基反卫星模拟试验。1997年10月,美国使用地基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军用气象卫星获得成功。同时,美国陆军还利用地基激光反卫星装置击毁了飞行中的火箭弹。 俄罗斯在继承苏联相关成果后,持续进行反卫星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被寄予厚望的“A-60”激光反卫星空中试验平台,于2012年再次启动并持续至今,或将成为俄罗斯新型机载激光反卫星武器的“核心成员”。一旦新一代机载激光反卫星武器研制成功,其太空威慑实力不言而喻。 “卫星杀手”是怎样炼成的 说起激光武器这一“无形杀手”的绝招,主要就是把太空中的卫星“烫伤”。现有的激光武器根据作战用途可分为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反卫星激光武器是当之无愧的战略激光武器。卫星上的精密光电设备、热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都是怕光怕热的“宝贝疙瘩”,反卫星激光武器发射的激光束辐射强度高,可通过热效应对卫星产生致命创伤。甚至,“怒火中烧”的激光还有可能直接烧毁卫星。同时,激光束对卫星也有一定的冲击效应,可使卫星上的零部件损坏或者使卫星偏离轨道。 更为重要的是,反卫星激光武器发射的激光束以光速运行,可以瞬间击中目标,令目标“防不胜防”。除具备“指哪打哪”的功夫外,反卫星激光武器发射的“光弹”质量为零,射击时没有反作用力,可在飞机、军舰或地面进行精确瞄准、射击。相比于导弹或卫星碰撞动辄带来的太空垃圾,反卫星激光武器算是“清洁干净”的理想武器,也因此成为备受青睐的“卫星杀手”。 目前,各军事大国投入研发的反卫星激光武器主要包括地基、机载和空间三大类。 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可用于干扰、致盲和摧毁近地轨道上的军用卫星。美国就曾利用高功率激光器摧毁运行轨道高度达412公里的“微型探测器技术集成-3”卫星。2008年,美国陆军部署完成了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可使卫星暂时“失明”或丧失通信能力。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具有重量、体积不受限制,能量供应易于解决等诸多优势,但由于大气对激光能量的衰减,主要部署在空气较为稀薄的地区。 机载反卫星激光武器就是把激光器安装在飞机上攻击卫星。美国机载激光武器和俄罗斯的“A-60”都采用这种方案。历史上,人类第一次反卫星试验就是通过飞机发射卫星拦截导弹进行的,充分展现出机载平台机动灵活的优势。由于飞机飞行高度高,大气较为稀薄,机载反卫星激光武器克服了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的缺点,但自身也存在着重量、体积和能量供应受限制等技术难题。美国目前研制的机载反卫星激光武器,能在10-20秒之内摧毁近地轨道卫星。 空间反卫星激光武器就是把激光器植入卫星、航天飞机等航天器中。加上“外挂”的航天器不需要考虑气流和震动问题,可攻击中高轨道卫星,将激光武器的作战效能发挥到了极致。历史上,美俄都先后出台过空间反卫星激光武器的平台方案,甚至还设想以空间站为核心,搭载激光武器后成为“太空战斗站”。 太空博弈的“攻守道” 现代战争,卫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获取战场信息,是支援战场作战行动的重要手段。对卫星的干扰、破坏与摧毁,开打“星球大战”,或将成为空间对抗的重要方式。激光武器能通过高能激光与目标相互作用产生高热、电离、冲击和辐射等综合效应来击毁卫星,其利用高能量密度光束替代常规子弹这一“新概念”打法,或将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信息化战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一代主战装备。 因此,曾经是冷战产物的反卫星激光武器如今“东山再起”,引发各国关注,尤其是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都在开展不同类型的激光武器研究。美国在地基、机载和空间等多平台反卫星激光武器的研究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国防部甚至公开宣称其拥有的激光武器“能摧毁导弹,同样也能摧毁卫星”。 近年来,美军激光武器研究呈现出发射平台多样化、打击目标种类多样化等诸多新趋势。有人预言,激光武器这类可通过计算机操控的智能武器,将进一步推动战场朝无人化方向发展。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太空军事威胁,俄罗斯也不甘落后。根据俄罗斯未来航天发展计划,俄将大力发展以激光武器为代表的反卫星武器。俄注意到,美军目前拥有庞大的在轨卫星数量,对卫星严重依赖的同时,也增加了空间作战体系的脆弱性,为俄罗斯提供了潜在的“可乘之机”。显然,这场围绕卫星发展的太空“攻守”博弈,恐怕也只是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