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一批鲜见报端的新兴战略性企业,低调的它们已悄然成为全球细分新兴行业市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成长的秘诀是什么?在它们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记者为您揭开创业者的成长故事。 喜欢用苹果产品的人可能知道,iPad3的背面有一个黑色的苹果图标。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标并不是印上去的,而是用激光设备打上去的。不过,想要在氧化铝的背壳上用激光打出这样一个纯黑色的图标并不容易。 5年前,一批从新加坡回国的留学生来到深圳,创办了深圳杰普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他们从零开始,用了三年时间,在光纤通讯元器件行业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没有满足于既得的成绩,而是静下心来,用4年时间投入高端制造业和物联网的“光引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发,在去年率先于国内实现了高功率可调脉宽光纤激光器的商用。其产品问世后,不但打破了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也在激光器这个细分市场以领军者的姿态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 在公司的研发中心,一台激光设备正在一块薄薄的铝片上打印出金色的字体,只需几秒钟,一张铝制名片就呈现在记者眼前。“从普通的打标、切割,到焊接、医疗,甚至瓦斯和核辐射探测,都会用到光纤激光器”,公司总经理刘健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而激光器就是所有激光设备中最为核心的部件,“如同电脑的CPU,车子的引擎一样,为激光设备提供动力”。 然而在中国,这样关键的一个产品市场,却常年被洋品牌把持。公司董事长黄治家说,3年前,国内的光纤激光器市场被美国IPG(阿帕奇)和英国SPI两家公司一统天下,一台产品卖到十多万元不说,某些产品还对中国进行出口封锁,也使得光纤激光器像“限量版”一样在中国销售。 公司成立之初做的是光纤通讯元器件,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商之一,并向华为、中兴通讯、西门子等供应产品。然而公司决策者很早就意识到这个市场技术门槛不算太高,未来竞争会相当激烈,于是在持续开拓光纤通讯市场的同时,又将眼光投向激光器产品研发,并在2008年生产出了第一台样机。 这之后的四年,公司并没有马上投入量产,而是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工业化测试、论证与优化,以及做一些可靠性的测试,解决那些看似很“琐碎”,但可能对客户造成困扰的问题。黄治家告诉记者,激光器研发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年几个股东几乎投入了全部身家,通过卖光纤通讯元器件赚到的钱也投了进去,“最开始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半,随着公司总收入逐年快速递增,研发投入占比降到20%,近一两年也一直保持在10%以上”。 他们的努力在2011年有了成果:他们用了一整年时间给大客户送样机,其稳定性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2011年的下半年,率先在国内实现第三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量产和商用。刘健告诉记者,第三代产品的最大特点是脉宽可调,这使得客户在应用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用激光打出苹果背壳后面的黑色图标,采用前两代的激光器就无法达到“纯黑”的效果。 凭借这一领先的创新产品,公司在今年年初就收获了几千万的订单,还有不少国内外客户专程找到深圳商谈合作,而它们中间有不少是来自电子元器件、光伏、智能手机、电池等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 据了解,IPG和SPI两家公司以前几乎占领了中国全部的激光器市场,而在国内光纤激光器企业出现后,其垄断地位被打破。虽然从企业销售收入来看,国内现在与两大巨头还有差距,但在技术水平上已经在慢慢拉进距离。“IPG和SPI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占有70%以上,我们希望用5~10年时间,实现中国品牌对洋品牌的全面替代”,刘健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