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船舶污染物中转系统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汽车、轮船这些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其实也是一个个移动的污染源。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采访时发现,当前,交通运输各个领域都在想尽办法,通过安装“激光眼”动态扫描、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等创新的方式,从根源上杜绝污染,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太仓港,长江沿线泊位最大的煤炭中转储运基地,这里丝毫不见“煤飞尘舞”。据了解,这里的货物堆场安装了“激光眼”,通过布设激光雷达实时动态扫描设备,可以精准控制码头上众多的水雾喷淋装置。“激光眼”一旦检测到堆场上空粉尘浓度超标,就会自动报警,并开启就近的水雾喷淋装置进行抑尘。据华能太仓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季曦介绍,“激光眼”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一处雷达就可以控制若干个堆场,效率高,环保成本却很低。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将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应用于大型散料堆场监控的装置,目前已取得两项实用专利,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
在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各类货船川流不息,其中有6艘极为特殊。每天,它们都会主动靠近过往的货船讨要垃圾。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6艘船名为多功能污染物回收船,不仅能对船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大肚子”里还能装下行船带来的油气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一艘回收船的负责人刘宗友告诉记者,船民投放垃圾时都要扫二维码,输入船东姓名、船号等信息,这样,不仅能精确统计回收垃圾的种类及重量,还能及时发现货船有没有偷排行为。截至10月31日,仅这6艘多功能回收船就对上万艘营运船舶顺利收缴污染物,接收各类垃圾近50吨。连常年在水上生活的船民都感慨,京杭运河徐州段的水质是一年比一年好。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8年全省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江苏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沿江117个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治并开始验收销号,85%的港口码头企业已经安装了粉尘在线监测系统,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国省干道、高速公路等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即将收官,全省累计已建成1.9万公里交通绿色廊道。此外,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20年年底前,21500艘江苏籍船舶将完成改造,实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