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通过“折柳寄情”和“参天光树”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强。“参天光树”背后的“真激光”技术源自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领衔的中科力量。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极光”)作为“真激光”技术的产业化公司,掌握着“真激光”技术的核心专利,并已经在关键指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真激光”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达到BT.2020的显示技术,已在工程投影、家庭影院、数字化放映等多个方面实现量产,开启了激光显示2.0时代。 “真激光”的诞生蕴含两代科学家40年的研发钻研,也是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实践。随着硬科技创业“浪潮”袭来,参与“真激光”研发工作,并且带领“真激光”实现产业化的毕勇被推到了科学家创业的“潮头”。作为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及技术总控,近半年来,毕勇见了超过50家投资机构,“名片收了有一百多张”;同时,他的身影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36氪、财联社等创投媒体的报道中。 科学家创业的热潮不断涌动,硬科技热门赛道的背后不乏科学家的身影。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挤满”了投资人,科学家被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创业的最前沿。担忧也随之而来。从“象牙塔”走向市场,习惯了长期投入、钻研的科研工作,科学家们能否适应强调效率、确定性、产业化、可复制的商业规则?科研机构中的前沿研究成果又能否适应产业化需求? 我们从“科学家”毕勇带领“真激光”实现产业化的历程中,也许能够看到“科学家创业”中的难题与“破题”,为行业提供借鉴。 科学家到创业者的关键是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追求 科学家创业遇到的第一道“难题”通常是从科学家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化,毕勇对此深有感受。 2015年,中科院理化所希望将激光技术成果向市场进行转化,中科极光作为转化平台而成立。毕勇不仅负责产品的开发,还承担了部分销售和融资任务,从一个科学家变身成为创业者。 “从在实验室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转变为在公司环境下进行产品开发,目标导向和思维逻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毕勇表示,“从事科学研究,只需考虑激光领域有关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现象,以及背后原理。而进行‘真激光’的产品研发工作,则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转变中所面临的产品定义、客户群体、消费习惯等问题对科学家来说都是全新的。” 那么面对这种巨大的思维差异,毕勇如何实现了由科学家向创业者的转变?
中科极光总工程师毕勇博士 在毕勇看来,最核心的因素是对“真激光”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价值认同”。他表示,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有机会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然而全国产化只有理论研究还不够,必须面向市场。因此,“真激光”的产业化成了毕勇“激光梦”的载体。 正是对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的深刻“价值认同”,驱动毕勇顺利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为了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毕勇将看似难以逾越的思维和认知“鸿沟”分解为一步一步可执行的任务。 关于身份转变,毕勇总结说:“因为内心深刻认同‘真激光’产业化所带来的的价值,所以在面临一些所谓的转变难点的时候,就会把它作为实现理想的必备知识去主动学习、适应,并且觉得非常有收获。” 以市场需求为产品开发的最高标准 除了身份转变之外,将“真激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买单的产品,也是影响毕勇面临的一大难题。“真激光”显示技术从实验室成果进化为产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毕勇表示,中科极光为了推动“真激光”显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行了多个阶段的摸索,包括客户探需、样品开发、试用、修改完善、小批量试制、检验……在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的双重标准之下,对产品进行反复打磨和测试。 在这个过程中,毕勇发现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与科研工作的追求并不完全匹配。比如说,从科学意义上来判断,激光显示的色域空间越大越好。但是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他发现,客户对于色域的追求并不是绝对的。“客户不仅关心画面有多漂亮,同时还关心获得优质画面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多少。如果这个成本超出了客户的接受范围,那再大的色域也没有市场。”毕勇说道。 另外,客户在期望产品具有大色域的同时,还希望能够实现低能耗、高效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等。因此,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客户真正在意的技术特征,并且在这些技术特征之间寻求平衡,而不是一味追求某一个指标。因此,毕勇认为,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一定要学会面向市场需求,在技术层面作出一些妥协,把客户放在第一位。
建党100周年,88000流明高亮度真激光投影机点亮布达拉宫 在对市场作出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毕勇带领中科极光团队开发出了具备真色彩、真亮度、真陪伴、真节能、真可靠的“真激光”产品。在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由“真激光”光束组成的“大树”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足以证明其应用的可靠性与先进性。除此之外,“真激光”还曾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人民大会堂文艺汇演、建党100周年上海黄浦江灯光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光影秀等重大历史时刻得到应用。如今,“真激光”在激光电视、商务投影、影院升级解决方案等领域都形成了市场应用。 从评价体系到企业经营,给予科学家的三条创业经验 如今,中科极光已经顺利将中科院理化所的激光显示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应用,作为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毕勇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首先是评价体系的转变。毕勇认为,科学家如果要面向市场进行创业,就要对自我的评价体系做一些调整。科学家往往都比较执着,有特别坚定的意志,这是科研工作的优秀品质。但是在面向市场的时候,优秀品质可能会变成阻碍,因为市场需要科学家做一些妥协,以满足市场为目标。 其次,科学家创业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需要科学家转变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积累,包括法律法规、财务、资本市场等,从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变为“杂家”,拓宽知识的广度。 第三,要以更开放的心态组建一个创业团队。术业有专攻,科学家在专业技术方面具有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但是在生产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企业运营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通过组建团队发挥各自所长,用以弥补短板,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科学家创业时代已然来临,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云计算、半导体、工业数字化……这些关键热门赛道背后都有科学家的身影,尖端、前沿的科研成果将大量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生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这个过程或长或短,希望更多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们能够借鉴成功经验,最大程度加速先进科研成果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让科研工作能够造真正福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 来源:猎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