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米产业后,苏州又一“千亿级产业集群”——光子产业近日又迎来布局。 5月30日,2023中国(苏州)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在现场明确提出了苏州光子产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苏州市光子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到2030年,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光子产业集群。到2035年,打造万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全球芯—器—端细分产业核心支撑力量。” “上个世纪是电的世纪,这个世纪肯定是光的世纪。”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辉在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所有信号传输中,光得到的信息是最多的,因此其具体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阔,包括承载着信息传输功能的光通讯;用光来代替此前机械的刀具切割、焊接的光制造,以及光医学、光显示、光传感等等。 瞄准下游应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2年苏州光子产业规模已达3600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实现产值超600亿元。2022年8月,苏州启动建设太湖光子中心,将光子产业列入苏州16个产业创新集群之一。 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虎丘区已经集聚光子领域相关企业200余家,产业规模超600亿元。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兵器214所、长光华芯等院所企业,在光子领域多个研究方向达到世界前列水平。 “力争到2025年,光子产业营收规模超1000亿元,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基金规模达1000亿元,成为全国光子产业发展新标杆。”吴旭翔说道。 除此之外,近年来苏州还牵头成立了G60科创走廊激光产业联盟,聚焦光制造、光通信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从光子产生、传输到应用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激光器芯片、激光器件、激光加工设备等光制造领域,苏州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条最全的城市。其中,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光子产业企业数量约250家。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光子产业下游配套的电子装备也恰好是苏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苏州电子装备产业规模达13777.4 亿元,同比增长7.9%。现有企业超万家,其中规上企业4536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2家,上市企业54家。无论从其体量还是年增长率来看,装备制造业都是苏州第二产业的基石,也是苏州的传统优势项目。 因此,在产业应用端,苏州也提出在2025年前,做大光制造等领域光设备,布局新型显示、光传感、光医学等领域核心光设备。2030年前,全面提升光制造领域设备应用水平,在元宇宙、XR等新设备领域实现国内引领发展,光医疗设备领域形成国内特色产业;2035年前,光制造设备国内领先,光显示、光传感、光医疗领域形成产业集聚及技术引领。 光子产业化 作为典型的高技术、高研发、长周期产业,光子产业目前在国内尚属发展早期。洪明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光子技术一方面研究要持续投入,同时产业应用也要做得扎实,因此在投资方面,市场化的基金应该主导从1到100的产业化进程,而政府的基金应该更多的主导是0~1,瞄准前期。 “我们在基础研究上面的投入要更大,因为只有基础研究的投入才能实现0~1的跨越,中国才能拥有核心的技术,否则就都是引进消化。” 与此同时,洪明辉也指出。国内在进行新型产业投资的时候,既要投资新型的技术,同时也要投入布局比较成熟的技术。 事实上,国内发力光子产业的并非苏州一家,湖北省就在今年年初发布了《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其中提出,到2024年,全省以光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万亿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全国“独树一帜”的领先地位,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洪明辉认为,武汉光谷有着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有着优秀的产业配套、高校研发人才等。但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后也碰到了同质化竞争的难题,而在洪明辉看来,同质化的结果就是打“价格战”。这对整个产业生态的打造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政府在布局不同类别的光子产业时一定要有所区分,要引导投资基金流向不同的领域。” 因此,苏州也在此次“光子产业发展路线图建议”中以“芯片”和“器具”两条主线为抓手进行推进。 在做强“芯”核心方面,苏州提出,到2025年前,提升大功率激光芯片技术,加大高速光通信、传感探测等芯片开发,加快建设硅光集成等基础工艺平台;2030年前,进一步扩展大功率激光芯片波长范围,加大光电显示、高性能光电一体化芯片等应用,基本建成硅光产品生态,实现光芯片关键环节国际领先;2035年前,推动新型半导体材料和光子集成芯片技术成熟,光芯片产业链各环节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而在加快“器”升级方面,苏州2025年前,巩固苏州光传输模组优势,推动光电共封装、超高速光引擎布局,推动光能量模组、光信息模组技术升级;2030年前,建立光传输模组技术国际优势,拓展光能量、光信息模组应用,形成国内产业规模优势;2035年前,拓展更多光电集成和硅光应用领域,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端光器件及模组阵地。 在洪明辉看来,定标国际一流就意味着一定要加强国际与国内的合作,同时要成为良好的吸引人才以及新锐技术的基地。而长三角禀赋的工业基础已经十分牢固,而且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氛围,所以会对今后苏州光子产业带来带动作用。 而谈及被国外厂商所垄断的光刻机等技术,洪明辉直言,中国在这方面仍有着一定差距,因此不妨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光刻技术,以此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不必执着于3nm、5nm等先进制程,也可以布局40nm左右的光芯片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