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传来喜讯,首批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的交付任务已成功完成,这标志着该研究院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激光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工业制造、通信、信息处理、医疗卫生、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是发展高端精密制造的关键制程技术。
近年来,绵阳大力推进以激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中物院合作共建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光子技术研究院等激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了占地1500亩、投资23.2亿元的激光产业基地,世界首个高能X射线FLASH放疗试验平台、激光安防装备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业项目也正加快建设……
走进位于游仙高新区的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项目组的成员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铆足干劲进行技术攻关。
此次成功交付的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以其独特的负温度系数电阻特性、低磁阻、高灵敏度及高可靠性,在低温设备、超导磁体、大型科学装置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氢能源领域,潜力巨大,为未来的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最大的亮点是抗磁性,主要作用是在极低温磁场环境下,进行温度监测。”抗磁深低温温度传感器项目组成员芮海峰告诉记者,“比如,可以运用于核磁共振、磁悬浮列车、大型科学装置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这一产品也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它最高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01摄氏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和服务链的有机结合,继续培育未来产业,孵化企业。力争2025年,实现5-10项产业化项目入驻,孵化和引进不少于6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绵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该研究院院长谷渝秋表示。
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游仙高新区鼓励引导与院士专家、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各类创新载体,并将其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截至目前,游仙高新区已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技术中心、11个市级技术中心,与院所合作新建光子技术研究院、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所地联合创新中心、624航空动力科创中心、涪江(核医药)实验室,加快科技成果识别和转化。
游仙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瞄准大科学装置的牵引作用,以激光材料及元器件、激光器、激光设备及应用为重点方向,着力提能级、激活力、促融合、强合作,推动激光技术应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西部光谷、中国激光产业第三极”全力以赴。
创新没有止境。如何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发展,绵阳各企业正在交出自己的“答卷”。
“这是我们采用‘长虹激光投影+全息雾幕技术’呈现出的效果,由水雾构成成像介质,激光画面投射到水雾上,呈现出立体、动态、逼真的艺术效果。”在长虹激光显示科技公司的沉浸式体验文化中心内,全新、炫酷的科技“视”界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幅栩栩如生的“鱼跃龙门”吉祥图惹人注目。
长虹激光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兼光机与屏幕技术研究所所长康健告诉记者,从2021年开始研发,到2023年实现量产,短短两年时间内,“长虹激光投影+全息雾幕技术”已为公司带来500万元的销售额。
作为绵阳土生土长的激光显示企业,翻看长虹激光的“答卷”:早在2008年,就率先进行了激光显示技术的布局与储备,并于2014年率先实现了激光电视的产业化。一路走来,该企业不断产能扩充,不断自主研发,不断向“新”而行。
谈及未来,康健信心满怀:“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重点在三色激光投影领域打造自身核心技术,并积极推动核心器件全国产化,通过技术创新和制造升级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激光显示产品。”
这只是绵阳激光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之一。追“光”路上,绵阳步履不停——以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为载体,依托中久大光、中久新光等骨干企业,以激光融合应用为牵引,培育建设激光防务装备、激光显示装备、激光加工装备等产业链,统筹推进激光技术应用产业补短板、锻长板,扎实推进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激光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
目前,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和院地协同创新中心已累计签约武汉华中华昌“神光”配套能源组建项目、中久大光激光设备项目、中久新光光控系统项目、激光配套企业加速器项目、四川光子激光“激光装备”制造项目、中国久远激光拦截系统项目等2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96.59亿元。
以“光”为引,以“园”为媒,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随着激光项目的不断落地、专业人才纷至沓来、平台支撑日益有力、科研实力蒸蒸日上......当前,绵阳正以打造国际一流激光产业生态聚集区为目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见证着更多激光产业抢占“新赛道”的发展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