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一架小型客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坠毁,造成至少38人死亡。机上共有40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包括7名儿童。而7月更是民航史上的灾难月,在这全球航空“黑暗一周”中先是马航MH17被击落,机上283名乘客和15名机组成员悉数罹难;马航事故后没几天,台湾复兴航空飞机失事,造成48人死亡10人受,另外波及到附近11栋民宅造成火警,造成5人轻伤;隔天,阿尔及利亚航空AH5017班机坠毁,机上110名乘客和6名机组成员悉数罹难。 继马航班机在乌克兰边境被击落的悲剧上演之后,如何更好保护民用飞机不受地面发射导弹威胁的问题又一次出现。如此多的飞机安全事故不仅让我们思考,如今各国研究激光技术的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其中也包含反导系统,为什么不利用激光反导技术来避免此类事的故的发生呢? BUK地对空自行导弹发射装置,据称与击落马航MH-17的致命武器类似 7月17号,据称在乌克兰境内亲俄派分裂主义者控制的领土上,一颗中程地对空BUK导弹射出,击落了由阿姆斯特丹驶往马拉西亚吉隆坡的MH-17。波音777飞机在乌克兰东部坠毁,机上共298人,无一人生还。 美国国会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于近期发布,浏览了近十年国会,航空公司以及军队纳入考虑的几项飞机保护方案,然而他们最终得出一致结论:这些方案要么太过昂贵,不切实际,要么就是效率太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预防像MH-17这样的悲剧可以采用的几项方案,以及现在最实际(效率最高)的方案:遇到冲突地区,请绕道而行。 机载反导弹系统 这也许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电影里的玩意儿:将激光安装在飞机上,便可以打下从地面方向或者其它飞机袭来的导弹。美国国土安全局曾在几年前就斥巨资将其变为现实。截止2008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就批准了两款“定向红外对抗”(DIRCM)原型系统的制造,用以对抗肩扛式热追踪导弹对飞机造成的威胁。但是钱没有花在刀刃上。国会后来因为可靠性问题,搁置了BAE 系统公司推出的“喷气眼”(Jeteye)干扰激光器方案以及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名为“防卫者”(Guardian)的民用飞机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国会研究机构同样指出,定向红外对抗技术无法拦截雷达制导导弹,诸如击落MH-17的导弹,其表示,“美国国土安全部之所以没有专注研究如何抗雷达制导导弹,是因为恐怖主义者和叛乱组织几乎很难拥有它们。”但明显的是,时代已经变了。尽管如此,美国航空公司在面临红外对抗技术的花费问题上,还是退缩了,每年装备一个飞行联队的预估费用就超了20万美元。不过,以色列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将类似的技术移用到本国的商用飞机上。 起飞和着陆的逃生措施 当飞行员在冲突地区驾机飞行,有可能被小型且可携带式地对空武器袭击的时候,可以采取急速下降,急速攀升以及紧急起飞和着陆的方法减少飞行时间。但美国国会研究机构指出,这样的措施并非万无一失。举个例子,2003年11月,一架从巴格达起飞,属于国际物流巨头DHL公司的货机就被一颗肩扛式导弹击中。所幸的是,货机最后还能够返回机场,做出迫降。 “铁穹”(Iron Dome)地基防空系统 其它保护商用飞机措施还包括在机场附近建设地面防卫系统,比如以色列的“铁穹”。铁穹于2011年3月正式上岗,并且也曾成功发射拦截火箭弹,摧毁了外来导弹;但是美国国会研究机构的报告就质疑了其技术的命中率。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想法是,为运行在高空的无人驾驶机装置激光导弹防卫系统(比如说定位红外线对抗技术系统)。然而对此系统的测试表明,它们并无法保证击落肩扛式导弹。 无论最终飞机和机场会配备怎样的保护措施,MH-17的悲剧突出了了这40多年来一个很现实的威胁。美国国务院在2005年作出的一份报告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超过40架民用飞机被肩扛式导弹击中,其中25辆飞机最终坠毁,超过600人不幸丧生。 其中事故多发生于小型飞机在武装地区低空行驶时。当然也有打飞机被击中的情况,1998年10月一架波音727就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被袭击。这架刚果飞机在金杜飞机场刚刚起飞便坠毁,机上41人全部遇难。2002年11月28号,恐怖分子对离开肯尼亚蒙巴萨的以色列特许飞机——波音757发射了两枚肩扛式导弹。美国国会研究机构的报告表示,虽然两枚导弹无一命中目标,但是这是首例在冲突地区之外发生的飞机袭击事件,这次事件也促使美国加大研发和应用定向红外对抗技术系统。 在缺乏高科技解决方案的情形下,FAA要保护好美国飞机,最上策便是对危险航空区域提出警告或者干脆禁止飞机在这些地区飞行。航空署已经禁止美国飞行员在利比亚,伊拉克,索马利亚,埃塞俄比亚以及乌克兰内或者附近的区域驾驶航班。而叙利亚和阿富汗也被“限行”,虽然这两处并无设限。 由此看来激光反导技术如是真的运用在实际中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研究,希望激光反导技术能早日成熟并运用在民航客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