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将每年投入5亿元支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报公布的《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指出,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新建50个以上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组织实施100个以上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培养一大批科技和产业的领军人才;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1家以上,100亿元企业5家以上,50亿元的骨干企业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快速成长型企业达50家以上。
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据悉,近年来,深圳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率先发力,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200亿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深圳市新时期使命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支撑技术和核心基础部件掌握不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织和企业梯队尚需培育。
当前,深圳发展上述产业的基础支撑雄厚,2013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9.5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作为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深圳创意设计业优势明显,其中工业设计占全国份额的60%;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微电机集聚地,深圳先进制造业实现规模化发展,2013年产业增加值达416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细分领域特色突出,如在机器人领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人机界面等技术全国领先,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3年产业规模约180亿元,其中汇川、雷赛、劲拓等一批知名企业产值平均增速超过30%。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深圳是国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拥有从传感器、柔性原件、交互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条,华为、中兴、宇龙等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推出智能手表、健康配件等可穿戴设备,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集聚了上千家相关企业,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在智能装备领域,深圳的激光自动焊接设备、线路板三维检测设备国内名列前茅,生命信息检测仪器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华大基因两款第二代基因测序仪在全国首次获批,理邦公司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血气生化分析仪成功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