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绵工业机器人厂商集中亮相西部制博会——
尽管10月22日开幕的第21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主题是“聚焦‘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但谁也无法否认,工业机器人才是这场展会的真正明星与主角。
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来了德国库卡和安川电机两家,国外知名品牌意大利柯马、瑞士史陶比尔也带来了自己的机器人,成都环龙、四川福德、成都三译、罗博泰尔、欧凯机器人等国内知名厂商更是悉数聚齐。
对于远赴德阳参展的原因,各家参展机器人厂商的回答都明确且类似:成德绵经济带上活跃着6000多家大小机械企业,其中德阳就有3000家,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无限。
作为四川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区域,成德绵与东部地区相比,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仍显落后。如今,大批工业机器人企业布局四川,是否意味着工业机器人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扩张的市场 三年历经“三连跳”
两件事情,让成都环龙智能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李新春在展会上很有底气:“第一,环龙智能是德国库卡机器人的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四川工业机器人市场正逐渐扩大。”
支撑李新春判断的是环龙智能的销售数据。他告诉记者,2013年环龙智能的机器人业务收入8000万元,去年达到1.5亿元,而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三年实现“三连跳”。
而四川汇泽能源科技副总经理汪洋则从另一个角度感知到市场的变化:“前些年参展,观众甚至以为工业机器人就是玩具。但这一年,主动给我打电话的企业老板越来越多,每次参展,展位前的名片盒里总是鼓鼓的。”
事实上,四川惠泽曾以生产柴油发电机组为主业,公司转型到工业机器人领域时间很短,成立于2012年的环龙智能在四川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中已算是“老资格”。“去年,国内搞机器人集成的商家只有几十家,但今年已经发展到几百家,市场每天都在变化。”李新春说。
今年1月,四川省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成员达到49家,除了企业,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知名学府同样位列其中。据了解,尽管规模不大,但四川机器人产业多项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徘徊的用户 热情很高下手谨慎
四川发展机器人的热情在高涨,但成德绵地区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认识与接受程度,与沿海地区仍有巨大差距。其中,国字号的央企或大型企业往往对工业机器人接受度较高,中小企业则多为观望。
以德阳为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罗光伟曾对德阳机械企业进行过调研,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尚未进入“智能制造”阶段。“短期投资高,回收成本需要时间,效果未经检验,这些都是中小企业们不敢购买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原因。”罗光伟说。“老板们算的账很直接,一台机器人能代替多少个工人,一次性投资是否超过预算。”汪洋告诉记者,曾有企业询价公司集成销售的机器人,但听说一台机器人需要一次性投资30万元,立马打了退堂鼓。“一般来说,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磨合期约为半年多,在目前制造业经济环境下,不少企业不敢大胆投入工业机器人。”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观点。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肖文建就认为,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与人工的成本比较存在误区。“人工除了工资福利等人力资源成本,还有管理成本,但工业机器人的管理是由程序进行的。”肖文建表示,根据业内数据,购买工业机器人后,企业往往在两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
占领市场做“本体”还是“整体”?
业内预测,随着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和用工成本的进一步上涨,不少企业或将被“倒逼”转向工业机器人。
为迎接可能爆发式增长的市场,环龙智能建设了一座西南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培训演示中心,努力研发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机器人本体,另一个是针对特定企业和生产线的集成系统。”李新春告诉记者,环龙智能主攻后者,培训演示中心就是承担研发系统、培训人才、演示工艺的载体。
与环龙智能相反,四川福德把宝押在了机器人本体上。这家脱胎于西南科技大学科研项目的机器人生产厂家坚持实行自主研发。“尽管与国外厂商相比差距很大,但在国内同行间,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位于前列。”肖文建表示。
肖文建认为,不论是做“本体”还是“整体”,掌握自主技术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今后,代理经销商恐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