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是未来碳减排的核心主力。把测风激光雷达装在风力发电机上,相当于一个大型物联网的高端传感器,通过测量采集各种风场信息,在后台计算出最佳受力面,能够在风到达之前迅速调整涡扇至迎风方向。” □本报记者 师喆 从2011年的神舟八号,到2022年的神舟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顺利“牵手”的背后,少不了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以下简称“27所”)研制的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激光雷达。 2月17日,记者见到了刚从四川调研回来的27所副所长张兵。“我这次到成都,主要是和当地电力系统探讨测风激光雷达方面的合作。”他说,“对方表达出对测风激光雷达的需求意向,这不仅是我们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新探索,更是让激光雷达从‘上天’到‘入地’的重要一步。” 激光被称为“最准的尺”。在太空中,激光雷达能解决飞船姿态调整、合作目标切换和多目标识别等难题,在地面上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27所首先把目光投向新能源产业。“风电是未来碳减排的核心主力。把测风激光雷达装在风力发电机上,相当于一个大型物联网的高端传感器,通过测量采集各种风场信息,在后台计算出最佳受力面,能够在风到达之前迅速调整涡扇至迎风方向。”张兵介绍,这样一方面能及时启动保护措施,防止扇叶受损,更重要的是能将综合收益提升10%以上,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风场测量只是我们测风激光雷达的研发方向之一。”张兵表示,国家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看得远、看得细,测得快、测得准”的测风激光雷达,将在低空通航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测风激光雷达,27所在测绘激光雷达领域的探索也卓有成效。 “不分白天黑夜,不论任何物体,我们都能在数百米距离外完成360°全景扫描,5分钟即可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快速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张兵介绍,27所的测绘激光雷达技术具备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时间,而且使用方便,可视化程度高。除了进行地形测绘、城市建模、电力巡检等,还能应用于建筑施工、管道抢修、文物修复等多个领域。 “与周边省市相比,河南虽然起步稍晚,但已在激光雷达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南阳、信阳等地的基础光学加工体系也较为完备,在光电领域拥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如今,张兵多了一重身份——2022年3月,以27所为主体进行建设的河南省先进光子技术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张兵任院长。 “研究院集合了河南省科学院、嵩山实验室、河南省激光雷达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将强强联合形成技术创新合力。”张兵说,27所将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快速融入激光雷达创新生态圈,完成系列化激光雷达产品产业化,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