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分子是二能级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因为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的概率是相同的,同时还有自发辐射存在,这就导致高能级的粒子数一定会少于基态粒子数。 汤斯的办法非常巧妙,他利用磁场将基态和激发态的氨分子区分开来,单单挑出激发态的氨分子放到微波谐振腔里,在这个谐振腔里实现了粒子数反转。 三年之后,利用这个想法,汤斯造出了第一台“MASER”。啥是 MASER 呢? MASER的全称为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译为“利用受激辐射对微波进行放大”。激光LASER的全称为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译为“利用受激辐射对光进行放大”。 上文我们提到光是一种电磁波,微波则是另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按照频率的大小来进行分类,微波的频率在 300 MHz~300 GHz,而可见光频率则是在 3.9~7.5 乘以 10 的 14 次方 Hz 之间。 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 MASER 和 LAZER 的不同,主要在于工作波段的不同,MASER 离 LASER 只有一步之遥了。 汤斯和第一台MASER。 第三步,补全激光三大件。 MASER 的问世解决了粒子数反转问题。短短三年时间,这项技术就突飞猛进,这时候大家都希望能够赶紧更进一步,把这个微波放大器变成光放大器,造出那个梦想中的光源,也就是激光。 至此我们已经能隐隐总结出组成激光器的三大部件了: 一是需要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物质,就像是氨分子,我们称之为增益介质;二是合适的抽运方法,我们称之为泵浦;三是上面提到汤斯用的谐振腔,至于谐振腔的作用我们后面再说。 1958 年,汤斯和肖洛合作写了一篇理论文章,第一次从理论上预言了激光的可行性。此时对汤斯来说,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汤斯本以为自己是借风的周瑜,没想到却成了被风骗了的曹操。1960 年 5 月 16 日,梅曼另辟蹊径,捷足先登,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激光器。 关于梅曼如何捷足先登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可谓一波三折非常精彩。不过我们这里还是把介绍重点放在他的红宝石激光器上。 红宝石激光器原理图。 这个激光器非常清晰地展示了激光器的三大部件,我们就不妨依次介绍。 增益介质: 梅曼选择的增益介质是红宝石,也就是掺铬的三氧化二铝。 三能级系统示意图。 这种增益介质是一种三能级系统,这种三能级系统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办法,就比之前的二能级系统要简单许多了。红宝石的三能级系统有一些特别之处,我们通过它的抽运过程就能理解它是如何实现粒子数反转的。 首先通过合适的激励把基态粒子直接运上 E3 能级,而 E3 能级和 E2 能级之间存在无辐射跃迁过程,也就是 E3 上的粒子会很快通过碰撞跑到 E2 上,减少的能量变成热运动能量,而不是发光。 此外,E2 态是亚稳态,就是 E3 能级上掉下来的粒子能在 E2 能级保持很长时间。这样相当于利用 E3 能级作为一个过渡,把基态的粒子运到了 E2 上,让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E2 的粒子数就会超过基态粒子数,实现粒子数反转。 其实红宝石激光器的效率很低,只有 0.1%,这是受增益介质的限制,因为三能级系统需要很高的能量把基态粒子抽运到高能态去。此外,这个激光器的波长为 694.3nm 也是由这种增益介质决定的。 随着激光的发展,增益介质的种类逐渐增多,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光纤、半导体等等,比如教室里常用的激光笔就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总之,不管哪种增益介质,它都要有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方法。 泵浦: 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泵浦灯。 梅曼的激光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泵浦光源是一个螺旋形的氙气灯,螺旋形可以保证把红宝石棒放在灯管之间。此外这个灯还是使用脉冲光来抽运,也就是它发出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阵一阵的,这是梅曼最重要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连续的高能量抽运光损坏晶体。 谐振腔: 谐振腔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