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该种模式对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互惠互利,不仅有利于缓解学校与企业的脱节现状,也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了推动湖北激光产业的发展,湖北搭建的产学研平台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依靠搭建开放、多样的产学研平台,湖北已悄然擂响了“打造激光千亿产业”的战鼓。 梅曼生产车间里,一台大型激光切割机正在飞速运转,电光火石之间,一块钢片被“雕刻”出“中国龙”的形状,龙须和龙脚清晰可见,栩栩如生。这台切割机的核心正是武汉梅曼公司自主研发的碟片激光器,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1000W、2000W、4000W碟片激光器,在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而谁能想到,公司仅仅成立于一年前。武汉梅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军:“中科院光机所承接了863计划,在这之前他谈了好几个企业,由于股份分配、利益考虑都没谈成,梅曼知道后和中科院谈,最后梅曼全资,激光所以技术团队入股,他们占49%,我们占51%,(组建)西安中科梅曼子公司,这样一来,产学研实际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产品很快推向市场。” 依靠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合作,梅曼开发出400—1000W光纤激光器,实现了光、机、电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尝到甜头后,梅曼又联姻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系列碟片激光器,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继德国通快公司之后,全球拥有碟片激光器技术核心并实现产业化的第2家企业。 开放包容,引进、整合各种力量壮大产业,已成为湖北激光行业的共识。打造出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的武汉锐科,其股权结构分散多样,涉及三江航天、风险投资、华工激光、技术骨干和员工等;众泰激光跨过国门,直接与俄罗斯激光专家对接组建公司,现在,早年200万的注资金额已摇身变成年产值2亿元。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会长朱晓:“走开放之路,国内要开放,国外也要开放,中俄合作是很好的历史机遇,中俄合作已经提出,要把800亿美金的贸易额提升到8000亿美金来做,靠谁?” 依靠开放、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去年一年,湖北激光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200家,激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左右,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密集的激光技术和产业基地。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张彦林:“一是有一批众多的激光企业,二是激光研发上面领先,特别是华中科技大学打个比方来说就是“促进激光产业的黄埔军校”,提供了大批激光人才。我们还有一批研究平台,激光工程研究中心,另外我们还有很好的产学研联盟,这个联盟不光聚集了省内的骨干高校和骨干企业,同时聚集了国内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同俄罗斯、德国、美国、包括以色列的合作,全方位立体的合作。” 张彦林表示,今年我省还加大对激光产业的投入,以重大专项的形式支持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半导体激光器,进一步抢占行业制高点:“激光产业发展可以极大促进相关产业改造升级,使整个制造业水平向高端化迈进。激光产业可以说是能代表国家竞争力的产业,依靠我们进一步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未来应该会发展成湖北过千亿的大产业。” 产学研模式在国外发展已经十分普遍,在我国却还是处于初步阶段,但随着社会需求,以及教育开始尝试变革,产学研模式逐渐兴起并受到重视。陕西为了推动激光显示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校企模式,而湖北作为教育大省,光谷作为中国激光产业的起源之地,具备了充足的技术和教育资源,对光谷激光企业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