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激光产业的“激光速度” ——聚焦鞍山激光产业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鞍山高新区内,依山傍水的一座崭新的“激光之城”——辽宁激光产业园起步区就以“激光速度”快速崛起,成为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国家火炬特色基地、吸纳资金项目和培育激光产业集群的投资宝地……这座“激光之城”带来的产业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也成倍增长,钢都鞍山又多了一块高科技的沉甸甸金质标牌。
2011年11月,辽宁激光产业园起步区(a1区)原址还是居住着3000多人口的调军台村。高新区第一时间完成了激光产业园的选址和总体规划环节,为激光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确定了目标和方向。激光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36.77平方公里,由4个激光产业园区和1个创意激光园区组成。园区规划立足长远,土地利用由激光产业的研发加工、应用和设备加工区、生活区、道路交通、水系绿化山体共同组成,共规划工业用地、研发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七个部分。构建了“八横四纵”的棋盘方格式道路骨架。园区内供电、排水、供热等设施及管线工程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基础设施、楼宇工业厂房、研发中心、购地项目的选址规划上,鞍山高新区实行土地、规划、建设等各职能部门联合办公,平行审批,大大缩短了项目开工前的审批环节和同时解决拆迁等项目建设所需条件。 激光产业园的园区基础设施于2012年5月顺利开工建设,3个月后,楼宇厂房、研发中心、购地项目也破土动工;5个月时间完成了激光产业园起步区征地和土地转让;6个月完成园外园19个项目的建设;5个月完成了12公里的园区路网建设;13个月完成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智能终端器件中心、激光熔覆中心的建设……抱着迟疑态度来鞍山考察的深圳创鑫激光总裁惊叹辽宁激光产业园的建设速度,毅然决定创鑫激光入驻。 打造“政策特区”是我市在产业园区深化体制改革、助推产业发展投下的一枚重磅“核弹”。鞍山高新区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双重战略机遇,创新用人体制机制、打造坚实的软环境、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全区大举对外招商引资,全力打造集激光材料、激光器件、激光成套设备、激光技术应用产品、激光加工等于一体的激光全产业链。两年多时间里,激光产业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如今,激光产业园重点推进的项目就已达近400项,实现入园注册激光企业174户,已经远远超过规划中到2020年才能达到的目标。 曹禄峰是鞍山高新区综合服务局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企业家们亲切地称他为“项目服务达人”,他熟悉各项审批流程、报送材料,甚至办公电话也倒背如流,经他服务的项目,审批时间至少可以缩短三分之二以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软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是新一轮发展的生命线。一位企业家说:“我们选择到鞍山激光产业园投资建厂,主要看重了激光产业园是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区,不仅有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还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这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阳光和雨露。” 鞍山高新区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用好的服务打造好的软环境,努力营造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创造出亲商、安商、扶商、惠商的浓厚氛围。率先推进企业注册由“先证后照”向“先照后证”转变、注册资本由实缴制向认缴制转变,为企业提供“零门槛、零距离、零障碍、零收费”的工商登记服务,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最多仅用3天时间。 “我这样的乡镇基层干部,很难有机会到机关工作,晋升到副处级至少需要8年时间。通过选拔走上招商局副局长的岗位,应得益于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从高新区齐大山镇科员岗位选拔上来的高新区综合服务局副局长王侠说。鞍山高新区紧紧抓住用人体制机制创新这个促进地区发展的利器,创新选人用人新机制,搭建不拘一格选人才、公平竞争给机会的平台,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集聚智慧、发挥才干。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栖。鞍山高新区创新体制机制,是招商引资得以有序、有力、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继开展淘宝式、展会式招商后,高新区又开创了外延式、接链式招商等新方式。针对技术创业者在发展初期没有投资能力、整体搬迁来的企业不敢先期投资过大等问题,高新区找准切入点,筑巢引凤,开发建设工业地产,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土地,以最少的土地成本,承载最多的项目资源。面对激光这个高技术含量的全新产业,高新区采取“以产业为导向、引智先行”策略,盯住前沿科技,引进国内外激光院所,实现高起点起步。 一个新园,一座美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新城建设,通过新城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激光产业园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鞍山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在激光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园区周边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得到快速发展,千山东路、建国东路、万水河水域及周边绿化、公园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商业广场、实验学校、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陆续建成后,鞍山高新区将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产业和城市同步发展,成为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品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