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技术公司思必驰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5亿元人民币,由元禾控股、中民投领投,深创投、富士康、联发科跟投;目前思必驰已经有比较明确的上市计划,首选在国内资本市场。 思必驰曾于2012年完成数千万人民币首轮融资,由联想之星、启迪等参投;于2016年初完成近 2 亿人民币第二轮融资,阿里等参投;2016年9月完成第三轮融资,融资金额及资方暂未对外公布。
此外,思必驰官方也向证实,公司已于2017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2018年有望实现盈利;目前已与某芯片巨头在AI芯片方面达成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适用于智能语音交互的AI芯片已在研发过程中,这很可能会成为思必驰营收的重要新来源之一。 思必驰是持续关注、报道的一家AI公司,主要提供基于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的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及服务。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其是国际上极少数拥有自主产权、全链条基础创新能力,中英文综合语音语言技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智能交互决策、声纹识别、性别及年龄识别、情绪识别等)的公司之一,其语音识别、口语对话系统等技术曾经多次在美国国家标准局、美国国防部、国际研究机构评测中夺得冠军。 目前,包括思必驰在内的智能语音赛道的一级市场头部公司,基本均已成立超5年,并进入到C轮后。过去几年,因为竞争激烈,智能语音赛道上的公司基本只能免费对外输出技术。近年来,将技术变现、做大营收的探索刚刚起步,也是几家公司接下来几年内面临的共同议题。 推出硬件产品、增加B端服务业务线,是目前的共同选择。思必驰的两大业务方向也与之吻合。具体来说,一是智能终端业务,包括DUI平台、语音芯片、垂直方案(车载、家居、机器人等物联网方向) 等。二是智慧服务,近期即将公布的Business Assistant 企业智能服务业务。 当前,在智能语音赛道正处于一场营收冲刺战,不论是已经上市的科大讯飞,还是非上市公司中的领先梯队思必驰、出门问问、云知声,都选择了推出基于硬件产品的策略。从实际的营收来看,基本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CEO高始兴表示,思必驰已于2017年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2018年有望实现盈利。 与出门问问直接做自有品牌硬件不同,思必驰的策略则是赋能终端——帮助更多厂商成为“出门问问”。 拆分具体业务进展,智能终端业务方面,目前思必驰已经接入了上亿的智能终端产品,并在车载、家居、机器人/故事机等物联网终端产品中被应用;其中,车载方向思必驰在车载后装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第一,今年开始进入前装市场,目前已与一汽、长城、大众、 海马、小鹏汽车等十余个车厂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智能家居方向,思必驰的技术被应用于猫精灵 X1/M1 曲奇/方糖、腾讯听听、小米小爱同学、 联想智能音箱等多款知名产品,在音箱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在家用机器人、儿童故事机等领域,思必驰已与步步高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之所以在合作落地方面取得高市占率,思必驰分析这可能与公司的三大优势相关。具体来说,一是十多年思必驰一直关注语音交互技术,在物联网端语音识别、合成、人机对话技术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二是思必驰已经与众多内容服务公司合作,整合了用户常用的服务及内容,可以提供更好的提升交互体验;三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深度技术支持。 当前,增加营收的一个新趋势即推AI芯片。通过AI芯片,声学降噪、智能唤醒、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后端应用及服务等,都有可能被整合后“前装”进硬件产品。除提升市场占率外,也可以帮助企业产生直接营收。 此次,思必驰官方也向证实,目前已与某芯片巨头在AI芯片方面达成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适用于智能语音交互的AI芯片已在研发过程中,这很可能会成为思必驰营收的重要新来源之一。目前,关于这款产品的性能、未来可能售价暂未对外公开。 增加B端业务线,也是赛道目前共性的选择。思必驰选择了Business Assistant 企业智能服务业务切入,帮助有需要的客户打造企业版的Siri。该业务由思必驰北京研发院院长初敏负责,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研发,将于近期发布。从目前行业的情况来看,To B的客户往往需要一套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思必驰的团队很可能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项目定制及落地实施,抑或是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途径,能够做到定制规模化。 在经历了多年的激烈竞争、免费服务期后,智能语音交互的赛道终于迎来新的转机——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快速增长。高始兴认为,2016年很可能是行业的“爆品期”,2017年是“爆发期”,2020年则有望迎来用户高速增长时期。 行业迎来转机的同时,这一赛道的竞争依然激烈。2016年,阿里云开放相应API;2017年初,百度发布对话式智能开放平台 DuerOS;2017年年中,腾讯发布了具备语义分析能力的智能语音平台“小微”;讯飞也推出了AIUI语音开放平台。 当前,市面上的一种偏悲观的看法认为,即使智能语音赛道的这一趋势显现,最终受益的很可能还是有流量、渠道优势的大公司,这些公司有能力将终端的硬件产品铺设到用户手中,而技术提供方很可能只能分到硬件销售的小利益,并丧失做后续服务及运营的可能。 思必驰分析,一方面,未来所有的终端都可能有对话能力,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基数;另一方面,智能语音交互的入口很可能不止一个,尤其是行业应用方面的终端,大公司很可能并不能独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