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汽车制造体系中,发动机厂占据着“三最”——设备最先进、技术最密集、生产要求最高。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徐小平跟发动机制造设备打了半辈子交道,从普通的维修工成长为上海大众唯一一位“特级技师”。最近这5年,他带领团队完成近50项创新发明,为企业节省了4900多万元。但他觉得不够。他说:“在汽车这个产业,我们不能一直跟着外国人走。努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一方面,也要善于把自己的经验提炼成标准。不断创新,就能从量变到质变。” 让激光“看得见” 跟所有搞维修的同行一样,徐小平最苦闷的事,是看着设备趴在那里却无能为力,“核心技术在外国专家手中,维修费用高得吓人一跳,就连啥时候来修,也是人家说了算。” 徐小平要争一口气:“外国人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外国人不能解决的,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 “激光裂解”是当今发动机制造的一项新工艺。但激光是不可见光,对焦非常困难,需要一次次“毛估估”调试——一次次在模具上看效果,再一次次凭手感微调。徐小平大胆提出:能否让激光“看得见”,实现肉眼对焦?“这想法很天真,不可能的!”德国专家断然否定。 德国人回国了,徐小平开始到处查找资料,结果找到了武汉华工激光工程公司的一位激光专家。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埋头于“光波、焦点、焦深”的关系中,从理论上证明了可视光对焦的可能性。此后,他又连续几个月尝试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同一光学镜片上聚焦对比。 当在激光喷口“看见”一束白光时,他长吁了一口气。这套“徐氏激光可视对焦仪”焦点准确,无需试用模具,把整个调试过程所需的时间从原来的10多小时缩短为1小时。 半年后,再次来到上海的德国专家听闻这项发明,急切地想到现场一看。这回,徐小平微微一笑:“对不起,我正在申请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