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时间:2012-10-17 13:49来源:互联网作者:cici 点击:
------分隔线----------------------------

摘要:航天学院是1987年6月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由学校将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力学系和飞行器总体研究室组建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也是国际宇航大学在亚洲地区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

关键字: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航天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是1987年6月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由学校将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力学系和飞行器总体研究室组建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也是国际宇航大学在亚洲地区唯一常设分校的依托单位。

    进入九十年代,学校将激光和光学工程两个专业划入学院,并在航天部的支持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协助下,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卫星工程、飞行器环境工程两个航天类新专业和卫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两个教研室。2003年学院将系和教研室两级机构整合为直属学院的12个系、研究所(中心)和一个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2009年6月研究院成为独立的学院。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5个(均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含二级学科点15个;设本科专业10个。建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是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航天学院。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学院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一支以著名大师和知名学者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26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 2人、博士生导师 96人,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著名光学专家马祖光院士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学院还创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是全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

    学院承担着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2004年4月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一号”和2008年11月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三号”以及“××××××××科学试验”等研究课题成为全校的重大标志性项目,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百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7项,近三年科研经费均在2亿元以上。

    学院在读学生3465人,其中博士生 582人,硕士生 928人。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近50%保送或考取了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以高等院校、国家研究院所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主。

    学院培养的人才很多已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神舟七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海王集团总裁张思民、新闻集团副总裁高群耀等。早期曾在院内各专业就读的有原国务委员宋健、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原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原国家航天局长栾恩杰、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等。

    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各研究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著名科学家宋健,航天元勋任新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等几十位著名航天专家为兼职教授,这些单位还在学院设立了多种航天奖学金。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与俄、美、日等二十几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学院正在发挥实力强、起点高、发展快的优势,力争早日跻身于世界一流航天学院的行列。

    航天学院系(所、中心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该系是全国最早开展自动控制方面教学和科研的教学单位,设有教学实验中心、一汽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微芯公司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现有教授14人(其中博导11人),副高职人员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

    主要学科方向:鲁棒与最优控制,智能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计算机控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组合导航技术等。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多项,中国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

    主任:刘志远教授。

    Tel:86413411

    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鲁棒控制、广义系统与时滞系统、磁浮轴承控制、导航与制导技术。

    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其他省部级多项奖励。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收录200余篇。撰写学术论著作3部,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项、中国图书奖一项。

    主任:段广仁特聘教授。

    Tel:86418034

    控制与仿真中心

    该中心于1986年建立,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科研及人才培养并重的研究单位,主要从事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飞行器制导控制技术研究、军用仿真用非标准设备及军/民用仿真控制系统的研制。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9人,其中院士1人,博导5人,副高职人员8人。

    中心现已逐步成为我国飞行器半实物仿真技术的研究基地,1999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主任:杨明教授。

    Tel:86418236

    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我国大型高精度惯导测试设备研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设有系统设计、空间飞行器控制、惯性仪表及系统、先进控制技术、精密测量5个研究室。

    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

    中心已研制出单轴、双轴、三轴各种高精度测试和仿真转台30余台,研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获国家科学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主任:王常虹教授。

    Tel:86415430

    航天工程系

    该系以培养高层次航天人才和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设有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机电一体化设计与仿真、飞行器环境控制四个研究室,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

    该系具备完整先进的飞行器动力学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航天器环境控制的软硬件工具及实验环境,建有国内高校规模最大、飞行器和卫星种类最全的航天器教学展馆。

    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级科研奖励28项。

    主任:崔乃刚教授。

    Tel:86413005

    卫星技术研究所

    该所成立于1998年,是以微小型航天器及其系统应用的设计理论、方法研究为基础,以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为重点,以小卫星工程研制为特色的航天高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先进的微小型航天器技术研究平台和国内一流的研究条件。

    现有教授10人(含博导6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现主要承担国家863、973国防预研重大项目“探索一号”卫星的研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院所协作等项目。已获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所长:孙兆伟教授。

    Tel:86416447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

    该研究所是一个集多学科为一体的以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和航天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有行星(包括小行星和彗星)探测任务设计、行星探测器系统设计及深空探测关键技术、航天器复杂系统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航天器及动力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与可靠性分析,流体动力学等。

    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院士 2人,教授 8人 ,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人。

    该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的主要负责单位,是我国第一个从事深空探测研究的科研机构。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论文数百篇。

    所长:徐敏强教授。

    Tel : 86418010

    航天科学与力学系

    该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体系的教学单位,被确定为国家工科基础力学教学基地,为全国力学教学研究与示范中心。王光远、黄文虎、杜善义院士等一批著名大师为学科建设撒下了辛勤的汗水。中心主任为孙毅教授。该系以培养航天高级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与力学的教学科研为主,现有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

    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动力学,断裂力学,微细观力学,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

    主任:孙毅教授。

    Tel:86418100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该所为“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有一支以杜善义院士为带头人、青年博士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9人(含博导17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

    主要研究方向: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行为分析,“结构、材料、工艺、制造”一体化设计与评价,智能材料与结构,功能材料制备与设计和大型复合材料结构制造等。

    已承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家863、国防973等重大项目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近百项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励30余项。

    所长:孟松鹤教授。

    Tel:86412513

    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该系为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既培养高层次光电子技术人才,也进行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在系所的依托下,国防科工委批准设立了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现有教授17人(其中博导1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介质光谱与可调谐激光,激光空间信息技术。拥有飞秒激光系统,窄线宽宽带可调谐OPO激光器系统等仪器设备。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部级奖励23项。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委重大项目50余项。

    主任:陈德应教授。

    Tel:86413164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该系为系所合一的教学科研单位,内设微电子中心和MEMS中心两个科研开发实体,拥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室和MEMS器件设计室,具备完整、先进的IC设计和MEMS设计软硬工具。现有教授8人(其中博导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

    主要研究方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固态传感器与MEMS技术,微波电路与器件技术。

    已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主任:刘晓为教授。

    Tel:86413441

    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光学工程研究的单位之一,现有教授7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

    主要研究方向:空间光电信息获取技术,空间目标测量技术,新体制光电制导与仿真技术,光电检测与装备技术,空间光电对抗技术等。

    已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其中“网纹镜”加工工艺技术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某地区武器系统仿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见光成像制导仿真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任:张伟教授。

    Tel:86413141

    想了解更多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的详细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sa.hit.edu.cn

 

【激光网激光门户网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光粒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媒体须知】凡注明"来源:激光门户网portalaser.com.cn"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本网刊载的所有与激光门户网栏目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网上内容,版权属于激光门户网和/或相关权利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激光门户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激光门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激光网激光门户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portallaser@qq.com

Copyright   2010-2035 portalaser.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激光门户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86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