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还能促进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这也是教育部科技委每年评选高等学校十大科技展的目的。近日,北京大学的“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隧道电离研究”成功入选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从举办到今已经是第15届了,12月18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入选结果,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龚旗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关于“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隧道电离研究”的科研成果入选。 隧道电离是强激光场原子分子物理的基本过程。隧道电离深入研究将揭示强激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物理本质,可以推动阿秒(10-18s) 极端超快科学、原子分子成像以及超快光场调控等新兴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北京大学龚旗煌教授、吴成印副教授和刘运全研究员等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原子分子光物理实验平台,该平台包含国内首台强场超高真空离子电子符合测量的动量成像谱仪和5飞秒相位可控超快激光系统等,极大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能力。 利用该先进实验平台,他们精确测量了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隧道电离区低能电子(<1eV)的精细能谱结构,揭示了隧穿电子与母体离子多次散射对电子能谱的重要影响,深化了人们对原子分子内部电子态结构的认识。他们还发现隧道电离区的局域电离抑制现象,即零动量电子相对产额随着激光光强的增加而减少,并指出强场隧道电离区的原子稳定化是局域电离抑制现象的主要机制。上述 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7月和8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该研究进展深化了人们对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量子隧穿动力学的认识,对强场原子分子成像以及高通量阿秒脉冲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鼓励,还能促进激光等科技领域研究的发展,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