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的16条制造业产业链中,龙头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湖北提出,要重点扶持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头部企业。这些产业链上的领航企业,要如何不断增长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天,我们一起去以激光起家的华工科技看看,眼下,企业正在不断打破产业边界,冲刺今年目标——100亿。
华工科技的最新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63.4%。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我们今年目标任务就是突破100亿。从目前来看这个任务肯定可以实现。”
华工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3.7亿元,同比增长63.4%(图源:湖北卫视)
为何这样自信?在华工子公司——华工高理的产线上,我们试图寻找答案。全球每10台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有7台就是从这里下线的。但问题却逐渐显现。
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高理高级副总经理王瑞兵:“大概是从2016到2017年,市场连续两年大概我们增幅只在20%,达不到集团要求的30%、40%这样一个目标,确实这一块增长的速度已经放缓。”
在细分市场呆待得越久,就越接近“天花板”。不止温度传感器,华工科技的三大优势板块——光模块、激光装备、传感器,都差不多顶到了“天花板”。要继续增长,就要打破。年初,刚完成了校企改革的华工科技,重新定义了传统三大板块的业务边界,摆脱靠数量和价格竞争的低端市场。比如,做了20多年家电传感器的华工高理,转向势头很猛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华工高理持续创新,探索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资料图)
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高理高级副总经理王瑞兵:“这个市场长期是被日本、美国、德国企业垄断,我们先瞄准了几个比较难啃的骨头,做了日本竞争对手没有的传感器,比如说我们的光传感器,我们的雨量传感器等等。后来客户提出把光(传感器)、雨量(传感器),还有我们温度(传感器)综合在一起的要求的时候,高理能够第一时间确实比同行更快的速度把样品提供。”
靠着核心技术,华工高理的汽车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挤进了马自达、上汽、特斯拉等车企的供应链。
另一家子公司华工激光也是如此。靠着成本优势和核心光源的自主可控,华工科技的激光装备第一次打入欧洲高端市场。不久前,华工激光在德国举办了工厂开放日,当场就有5台激光设备被订购。
华工激光前三季度激光的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08%(资料图)
华工科技子公司华工激光国际业务部总监尹文雯:“因为以前做东南亚市场,大家都是去拼价格,各个制造企业它的利润是在不断下降的。但是你进入欧洲市场,你的毛利可能提升到40%甚至是50%,但是客户更关心的就是你的整个的技术,前三季度我们激光的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08%。”
冲刺百亿级增长点,必须全速奔跑,但当原有赛道已到不了更远的远方,便要打破边界,重塑赛道,华工科技,选择了后者。
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明年我们整体规划跟今年比应该是50%以上的增长,因为我们通过改制释放动能,这么多年的研发积累、市场网络建设我们应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