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车轮,后面是两条马腿,既能电动又能人工骑行的“机械马”,看着像是刚从童话书里走出来;用两束人眼看不见的激光,就能清楚地监听1公里内任何房间的声音……这些奇思妙想的发明,都是出自南京高校的大学生之手。 昨天,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200多件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其中,让南京市民感兴趣的是,恼人的法桐絮终于有用处了,有大学生发明了可用在电动车上的“法桐絮电池”。
激光监听器:看不见的光能“偷”听你说话
激光监听器:看不见的光能“偷”听你说话 隐形光能听1公里内声音 电影《窃听风云》里,好不容易安装在嫌疑人身边的窃听器经常因为电子干扰,而失去作用。如果有人告诉你,不需要任何窃听器,只要在1公里内向你的窗户玻璃上,发射两束肉眼看不见的激光,就能清晰地监听到你说话,你相信吗? 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见到了这组激光监听器,它的研发者是南邮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3名在校生。2个搁置在三脚架上的激光发射器、一个小小的激光接收器,还有4块被红白黄黑各种电线接连的电路板,看起来简单得毫不起眼。 “不需要再冒险安装窃听器,激光能帮你听到声音。”南邮通信工程专业大三男生朱洪斌介绍说,这种监听器的有效距离理论上是1公里,而所发射的780纳米激光,人眼根本无法识别。 朱洪斌解释说,用三脚架安置激光发射器,是为了可以随意调整角度。将激光打在监听人所在的房间玻璃上,接收回来的发射光信号,再进行光电检测,通过放大、滤波、功率放大等步骤还原出声信号,“用这个电路板旁边的耳机,就可以直接监听到声音。” 但是,功能还不只是如此!通过这两束激光,除了神不知鬼不觉地实现监听外,还能定位说话者在房间内的具体位置。“屏幕上会显示监听房间的窗户布局,说话者所在的位置会显示成小黑点。”朱洪斌介绍说,这个原理主要是利用两束激光照射目标房间的不同玻璃,再通过WSP430系统检测两束反射光的相位差计算出目标位置,实现声源定位功能。 朱洪斌说,在实验室中,他们用一个大箱子把扬声器罩住,然后在10米外,投射激光,“把音量调得很小,依然能接收到声音的信号。条件所限,所以只做了10米距离实验。”朱洪斌表示,这套激光监听器原本是指导老师的招标课题,主要服务于军事或者公安部门。 法桐絮“变”电动车电池 迷眼、引发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对于市民们怨声载道的柳絮和法桐絮,现在一群大学生却将它们变废为宝,据悉,经过再加工,这些毛毛絮就能变成电池,供手机和电动车使用。 “杨絮和法桐絮用氩气高温碳化后会变黑,再用盐酸处理絮团里的杂质。”在展示现场,南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男生张自强指着面前摆放的十几个瓶瓶罐罐介绍说,杨絮和法桐絮中的纤维结构是微米管,再用氯化锌在管子上造一些孔隙,用高温炭化炉活化,就能增加壁表结构,储存的能量也更多。 金陵晚报记者在实验瓶中看到,经过处理后絮团已经成了一团粉末,把粉末倒出来,装在一个小拇指大的泡沫垫儿上,再将两个泡沫垫隔着一层隔膜相扣着,粘在纽扣电池的塑料底上,就做成了一个小电池。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有法桐絮飘到了我手上,我突然想到法桐絮恰好有结构优势,便开始试验。”该项目指导老师、南邮材料学院教授马远文介绍说,“在汽车启动的瞬间,需要强大的瞬间能量,现在一般用活性炭做储能材料,原材料来自椰子壳、稻壳、杏仁壳,但由于杨絮和法桐絮的结构是管状的,所以储能性更好。成本也要降低很多,而储备的能量比普通电池高三四倍。” “如果中试研究成功,用法桐絮做成的电池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机车。”马远文表示,现在南京市一天产生60吨法桐絮,如何收集也是问题,这需要与环卫、园林部门合作。 动动手指就等于刷卡 动动手指就可替代刷卡?大学生们经常遭遇过丢失校园卡的尴尬,不仅会造成大量现金损失,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手指静脉身份识别系统”可以实现无卡消费。 设计者之一的马啸同学介绍说,该系统可以通过人的静脉信息识别人的身份,动动手指就可替代刷卡,实现无卡消费。 “我们这个系统可以解决丢校园卡的问题,如果忘记带或者丢失了校园卡,只要伸出手指便可以在手指识别仪的帮助下核对本人的身份,同时,也解决了他人顶替、冒充的问题。” 据悉,该系统是一个基于手指的静脉特征的无卡消费系统,通过手指静脉识别仪采集学生的静脉信息,然后在刷卡器上就可以进行识别和消费。相对于传统的指纹识别和声音识别等,它相对安全,就目前来说,人的静脉信息还无法轻易窃取,不像指纹那样可以做指膜顶替。学生在食堂就餐的话,只需要在刷卡器上把手指放上去就可完成刷卡的过程。 |